数字化赋能反洗钱:迎接FATF五评,积极应对金融反洗钱新挑战

记者:肖萧

 

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即将在2025年对中国开展第五轮互评估,这是国际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对中国反洗钱工作的一次全面审视。随着日期的临近,中国反洗钱工作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国际标准和监管要求。虽然近年来中国反洗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监管机构对反洗钱工作的现场检查和处罚正变得比以往更加频繁且更为严峻。

 

根据公开信息,2023年中国反洗钱处罚情况显示,银行、支付机构、保险公司、证券期货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银行机构占比最高,处罚金额也最大。这表明,在反洗钱工作中,银行机构仍然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在FATF第五轮互评估前夕,记者特别采访了金融合规和反洗钱专家-高永英女士,20来年,她管理下的中国区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表现突出,至今尚未受到任何处罚且一直保持最优评级。此次采访旨在深入挖掘并分享其成功经验,为整个金融行业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示。

 

提及成功经验,高总分享道,在反洗钱工作中采用的“双轮驱动”策略,即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相结合,以及数字化系统的不断提升。通过持续的风险评估,银行能够及时了解自身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点,并据此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同时,数字化系统的提升也为银行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监测和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

 

常规下多数银行反洗钱管理机制存在如下弊端:银行反洗钱管理机制,往往侧重于遵循既定的反洗钱法规和操作流程,执行较为被动。管理手段主要依靠传统的内部控制手段,如客户尽职调查、交易监控等,缺乏更科学和有效的手段;银行合规资源分配可能较为平均,缺乏针对高风险领域的重点投入。

 

另外,在银行运营中,客户身份识别与可疑交易识别是招致罚单最为频繁的两大领域。具体而言,可疑交易识别的复杂性尤为突出,尽管系统已能执行初步筛选,但深入细致的甄别仍高度依赖人工判断。然而,合规岗人员少、工作量大,最后识别很容易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问题,高总创新构建风险评估与差距分析双驱动的反洗钱合规机制,该机制涵盖两大核心,即风险评估和差距分析。具体来说,风险评估通过识别、评估及应对三大步骤,全面梳理银行业务,聚焦高风险领域如跨境、大额现金及非面对面交易,采用定量定性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差距分析则通过标准对照、识别及整改三步骤,确保银行反洗钱措施与FATF标准、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相符,识别制度、内控、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不足,制定整改计划并监督实施,以弥补差距并达到预期效果。如此一来,高总创新构建的双轮驱动机制不仅优化了银行反洗钱管理,助力金融机构及时发现风险、提升合规水平,增强竞争力和声誉,它还能明确合规重点,精准投入资源,提高效率。

 

为进一步提升反洗钱可疑交易监测管理水平,持续响应人民银行对于可疑交易的洗钱行为监测要求,高总推动银行在2023年启动了本地反洗钱可疑交易系统监测系统项目的建设实施工作。在上级指导支持和多部门的大力协同下,项目历时7个月,于2023年12月完成了系统投产上线。该数字化系统采用“打分卡”制的可疑交易监测模型管理,涵盖了疑似非法汇兑型地下钱庄行为、疑似涉税犯罪、疑似走私行为、疑似跨境可疑交易等十几个可疑交易模型监测。

 

此外,该数字化系统致力于对客户及账户交易活动实施不间断监控。一旦发现存在合理依据怀疑特定客户或交易涉及重大洗钱行为,银行将立即采取行动,包括及时报告及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高总推动数字化系统的运用,不仅显著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效率,还通过系统自动化处理实现了部分信息的自动填报,有效避免了手工补录可能引发的信息错误,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准确性。

 

采访结束,记者欣喜地看到,在高总卓越管理下的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经验值得其他金融机构借鉴和学习。FATF即将对中国开展第五轮互评估,这对中国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记者期待金融行业能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反洗钱培训体系,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和工具,有效提升反洗钱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为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作出积极贡献。

 

评论

2024-12-11 16:10

相关内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零售君”(lingshoujun2018)或“商评小微”(xmi8607)。